青海省人民政府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2019年,青海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全年确定的8个方面35项重点任务全部完成,为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提高政治站位,狠抓法治政府建设任务落实。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根据机构改革新形势,调整了青海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工作领导小组,实现了省政府部门全面覆盖、工作无缝对接、协调运转规范有序。认真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青海省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明确目标任务,制定任务台账,细化责任分工,推动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强化督察落实。严格执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坚持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推进实施《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全方位开展法治督察,切实让法治督察“长牙”“带电”,有效督促党政主要负责人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年度目标任务逐项落实。积极开展第四批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西宁市通过“一县一区一精品”拓宽示范创建载体,海南州围绕民族自治地方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刚察县着力抓好寺院法治建设和服务管理,形成了一批可检验、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其中,西宁市政府入选全国综合示范创建候选地区,并接受了中央依法治国办实地评估。抓住“关键少数”。严格执行宪法宣誓制度,提升领导干部带头维护和实施宪法的意识。各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通过带头讲党课、专题辅导、座谈研讨、集中学习等形式,不断提升对加快建设法治政府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的认识,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坚决扛起推进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政治责任。
二、结合深化改革,推动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目标要求,重点清理地方性法规7部,废止3部、形成3部修正案;清理涉及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生态环境保护等规范性文件194件,调整取消行政审批等事项目录40项。落实《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制定配套管理制度,形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1+13”法规制度体系。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任务,成立省级放管服领导小组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组,增设营商环境建设监督管理局。围绕行政审批提速、经营成本降低、企业办事便捷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开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专项督察、律师服务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建立青海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方努力,全省市场主体已达42.9万户,新增1.16万户,同比增长8.16%。深化便民服务改革。加大“减证便民”力度,专项清理出各类证明事项559项,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第三方评估。各市州、省直各单位持续做好公布取消和保留证明事项清单相关工作。充分发挥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平台作用,提升“减证便民”服务水平。
三、围绕中心工作,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加强重点领域行政立法。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科学编制省政府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高等级公路规范运行,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规范价格争议调解以及涉及证明事项清理、机构改革等方面立法。全年审议省级地方性法规3件,制定省政府规章4件,修改地方性法规7件、省政府规章2件。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对以省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的68件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及行政合同进行合法性审核,对省、市州政府各部门159件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全省基本实现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全覆盖。强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全省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1376件,行政规范性文件总数精减到3036件。对101件省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依法纠正“问题文件”,确保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四、健全工作机制,提升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水平。规范完善行政决策程序。认真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程序,提升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全省各级行政机关普遍建立了重大行政决策制度,确定决策事项范围,规范决策程序规定,强化法制审核刚性约束。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引导法律顾问参与各级行政机关的制度建设、决策咨询、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合同审查等法律事务。制定印发《青海省公职律师管理实施办法》《青海省公司律师管理实施办法》。遴选省政府法律顾问专家库成员,拟定《省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及管理、考核等配套办法。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事项,各级政府及部门在作出决策前都进行风险评估。省生态环境保护律师服务团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为预防生态环境决策风险提供了法治保障。
五、把握关键环节,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管理,加大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资格审查和执法证件管理力度,强化执法规范化源头管理。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对青海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系统(市州运行平台)进行了升级和调试。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实施方案》,出台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3个配套办法,将“三项制度”推进情况纳入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生态环境、林草、税务等执法部门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业务实际,强化建章立制,完善工作机制,为全省全面推行“三项制度”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开展专项行政执法活动。聚焦百姓关注的热点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大力开展“食药环”“盗抢骗”和知识产权等领域专项整治活动,认真开展食品安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等专项执法检查,推动解决行政执法不公、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等问题。其中,服务国家公园省建设大局,全面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巡护执法、祁连山国家公园综合执法专项行动,持续开展“绿盾2019”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有力保障了国家公园的自然资源安全。着眼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认真落实《青海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积极实施“民族团结+”深度融合发展行动,深化寺观教堂依法治理,进一步促进了全省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
六、坚持多措并举,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注重将政府内部层级监督与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全力保障和支持审计、监察等机关对行政机关依法监督,努力实现行政权力监督制约效果最大化。指导督促省级行政执法机关和各市(州)、县(市、区、行委)行政机关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制定实施2019年全省政务公开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加强政策解读和回应关切,深入推进决策执行公开,完善公开制度规范。加强公开平台建设,通过政府网站、部门网站和《青海日报》等载体,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三公经费”和财政预决算等重点领域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开展全省政府网站考评工作,政府网站服务能力和公信力不断提升。拓宽“双随机、一公开”范围。优化“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确定2019年度省级部门抽查内容141项,开展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企业抽查4次,抽查企业4095户,单项平均抽查比例达25%,抽查对象的处置和公示率达100%。
七、注重多方联动,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定分止争功能。2019年全省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415件,受理395件;审结364件,审结率为90%。推进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全省各级法院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共计564件,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356人(次),出庭应诉率达48.1%。搭建沟通协调平台。组织召开第二次行政机关与审判机关工作省级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问题,依法增强纠纷化解合力。公安等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积极配合,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引向深入,集中整治了一些行业乱点乱象。积极回应民众诉求,畅通农民工欠薪等弱势群体的维权渠道,全省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9369件,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健全预防与依法化解纠纷机制。持续加强信访、人民调解、行政复议、仲裁工作,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不断加强乡村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着力推进实现全覆盖。
八、开展宣传培训,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和全民守法意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任职法律资格考试制度,强化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学习考察和依法行政能力测试,认真落实中心组学法制度,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国家宪法日网络学法用法活动,全省参加普法考试干部超过14万名。加大依法行政工作培训力度,依托国内政法类知名高校举办了厅级干部法治讲座、法治政府建设、行政复议等培训班,组织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监督人员进行执法实务和执法资格培训,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自身法治素养和能力得到新提升。全面深入推进普法工作。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和履职报告制度,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法治信仰,在全社会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推进“法律八进”活动,扩大法律宣传普及范围,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报屏网微端”等媒体优势,进一步拓宽法治宣传覆盖面,“法治三江源”报纸栏目、“昆仑大律师”广播节目深受群众喜爱。全国首档省级藏语电视法治栏目《与法同行》开播,开启了藏语普法宣传新局面。着眼于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强化基层依法治理宣传工作,“班玛经验”“玉树经验”“同仁做法”等“枫桥经验”青海化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强化公共法律服务。部分市州、县实现远程视频法律咨询服务,藏语“12348”青海法网建成运行,数字化双语法律服务绿色通道进一步畅通。
一年来,全省法治政府建设通过多方面的不懈努力迈上了新台阶。但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和全省各族群众对法治政府建设的诉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法治政府建设上热中温下冷,地区、部门、行业之间不平衡,法治专业人才缺乏,法治建设工作信息化支撑能力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深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精准的法治服务、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