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法律武器,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百科全书。今年5月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切实提升群众法律素养,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近日,察汗乌苏司法所积极组织开展民法典进农村、进社区、进寺院等普法宣传活动,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开展集中学习,提升干部法律素养。察苏司法所组织全体工作人员集中学习民法典,深入解读民法典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同时,鼓励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不断加深对民法典的理解和把握,提升自身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为更好地开展宣传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民法典进村社,法治护航乡村振兴。司法所工作人员深入各村(居)委会,通过现场讲解、法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与群众“一对一”互动沟通,本着群众关心什么,民法典普法就讲什么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语,详细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重要法律条文和相关知识,并结合典型案例向群众讲解了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土地承包、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劳动合同等相关法律知识,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引导村民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针对村民提出的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现场进行答疑解惑,提供法律意见和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法治素养,为乡村振兴营造了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
民法典进社区,共建和谐法治家园。在社区活动现场,司法所联合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横幅、发放普法宣传资料、提供现场咨询、法条解读+案例解析等方式,向居民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重要意义、施行时间、精神内涵等,并重点围绕合同履行、婚姻家庭、养老服务、防电信诈骗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款进行了详细讲解,通过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和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让群众真正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百科全书”。同时,主动向群众普及基层司法职能,并细心细致地解答了居民反映的各类法律问题,进一步拉近了民法典与居民的距离,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民法典进寺院,共筑和谐宗教环境。司法所工作人员深入察苏清真寺,通过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答疑解惑等形式,向寺院僧侣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宗教事务条例》《反电信诈骗》以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提醒僧侣不轻信来源不明的二维码、链接、来电、短信,让僧侣和信教群众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明确在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引导他们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
通过以上多措并举的宣传活动,察汗乌苏司法所将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款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让群众听得明白、记得清楚,让法律知识真正走进了群众心里,这种“接地气”的普法方式获得了现场群众的一致好评,有效提升了群众运用民法典维护自身权益、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活动期间,共发放宣传资料36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9人次。今后,察汗乌苏司法所将继续加大民法典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为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