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面鲜红的锦旗与一封真挚的感谢信,承载着城关镇万丰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的深切谢意,郑重地送到了城关司法所工作人员手中。锦旗上“调解有力暖民心 司法公正解民忧”十四个烫金大字,不仅是群众对司法所工作的最高褒奖,更是法治精神在基层治理中熠熠生辉的生动写照,这份信任与肯定,将持续激励着城关司法所全体成员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扎实的作风投入为民服务工作。
专业调解化顽疾,民生工程惠万家。万丰社区作为城关镇人口密集区,日常事务繁杂,矛盾纠纷频发。多年来,社区某小区居民与物业因屋面防水工程问题矛盾激化,城关司法所得知后迅速行动,工作人员深入小区实地勘查,以“拉家常”的方式耐心倾听各方诉求,依据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制定专业调解方案,经过多轮协商沟通,最终促成15万元专项资金落地,完成1400余平方米屋面防水改造工程,让居民彻底告别了“屋外大雨倾盆,屋内水帘不断”的困境。同样,辖区另一小区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也在司法所的努力下得到妥善解决。面对污水井堵塞、下水管道破损等难题,司法所积极动员居民自筹6万余元资金,迅速完成6个污水井更换及下水管道改造工程,切实改善了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
法理交融践初心,温情帮扶显担当。在辖区精神残疾者的监护人死亡后续遗留问题处理中,司法所与青海(湟源)延辉律师事务所紧密协作,秉持法理与人情并重的原则,妥善解决了精神残疾人的监护权归属问题,成功帮助孩子回到生身父亲身边,并建立长效关怀机制,确保其生活与心理状态平稳过渡。当社区工作人员李某的孩子遭遇校园伤害时,司法所第一时间介入,通过法律途径为其争取合法权益,不仅守护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也让李某能安心重返社区工作岗位。这些案例的成功处置,生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深厚情怀。
创新模式筑防线,枫桥经验焕新彩。城关司法所充分发挥基层司法行政职能优势,始终将“司法为民”作为工作核心,积极探索“调解 + 普法”深度融合模式。通过联合辖区派出所、社区骨干力量,组建“下沉式”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走访排查,精准捕捉矛盾纠纷苗头性、倾向性线索,对排查出的问题分类建档、因案施策,真正实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目标,构建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解决在一线”的高效联动机制,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优质司法服务。
锦旗虽轻,却凝聚着群众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深厚信赖;文字质朴,却饱含着百姓对司法工作者的高度认可。湟源县司法局城关司法所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这份荣誉既是鼓励更是责任,未来将继续深耕基层治理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让法治阳光温暖千家万户。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