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长者专区
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资讯

为民服务有温度 司法为民促和谐——香日德司法所2024年工作综述

【字体:

在过去的2024年里,香日德司法所立足新时代新阶段新任务,认真履行职责,主动作为,法治宣传教育扎实开展,两类人员管控规范有序,人民调解工作稳步推进,法律服务质效显著优化,法治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为香日德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聚焦“调有力”,用好调解“金钥匙”。深入源头摸底排查,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主动深入矛盾发生第一现场,查明矛盾发生的事实原因,依法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大大提高调解成功率。强化多元化解机制,秉承“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纷必调”的工作理念,健全派出所、法庭、法律服务所共同参与的联调联动、高效便民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坚决防止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的发生。2024年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467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61件,完成司法确认19件,调解成功率为100%。加强本领开展培训,为进一步提升辖区人民调解员的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更好服务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2次。

聚焦“帮有措”,弹好矫正“协奏曲”。对社区矫正工作扭住执法规范化“牛鼻子”,严格规范入矫程序、严控外出请假,重点人员重点掌控。实施分类管理,每月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学习教育,做到一人一方案,一月一走访,并在重点节假日前召开警示教育会,确保节日期间人员稳定。2024年,共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集中教育矫正24次,个别谈话教育20人次。对刑满释放人员衔接及时,主动与帮教对象所在村及其家属对接,做到底数清、基本情况清、思想动态清、生活来源清、去向情况清、现实表现清。按月度计划完成在册帮教对象的走访工作,掌握近期动态,调整帮教方式,做到工作有安排、帮教有记载,2024年,共走访安置帮教人员334人次,与乡镇对接协调申请最低生活保障2人,临时救助1人,辖区未发生安置帮教对象重大突发性事件。

聚焦“法惠民”,当好法治“播种机”。打好“队伍牌”,实现法治队伍“零盲区”。结合法治乡村建设相关工作要求,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依托,积极培育“法律明白人”。香日德地区现有“法律明白人”94人,做到辖区村社全覆盖,组织“法律明白人”理论和实务培训1场次。打好“阵地牌”,推进文化阵地“全覆盖”。深度挖掘自身文化特色,依托都兰县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在馆外广场设置普法宣传栏6处,因地制宜建设联盛村等法治广场5座、香日德镇达雅尔小区等法治长廊3座,实现辖区47个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全覆盖。打好“智慧牌”,增强普法宣传“感染力”。在保持传统普法宣传力度不变的前提下,依托法治文化阵地载体,大力推进“互联网+普法”,在微信群中推送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内容,让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意识,感受法治力量。2024年,共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30余次,讲座11场次,制作发放宣传海报、宣传折页、横幅等宣传资料6000余份,受教育群众达1万人次‌。

聚焦“惠民生”,搭好便民“连心桥”。按照“找准定位、明确职责、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共赢”的工作思路,充分整合司法所职能与香日德法律服务所服务资源,设立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窗口,改进工作流程,优化服务功能,确保实体平台规范运行。大力宣传“12348”热线电话和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热线及青海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等新型载体,为辖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全天候的法律服务。利用公众号以及微信群坚持向社会各界发送法律知识、典型案例、法援动态等内容,让网络平台成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覆盖最广、离老百姓最近、更加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服务平台。2024年,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的服务网络和服务方式,为农牧民群众提供“零距离”专业法律援助服务及法律咨询服务300余人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25年,香日德司法所将奔赴新的“赶考”路,准确把握新时代司法所工作新定位、新要求,坚持与时俱进,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普法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等各项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立足岗位职能,聚焦重点工作,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补短板、强弱项、争一流,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都兰、法治都兰贡献更大力量。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