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宁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市关于平安建设工作要求,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保障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坚持源头预防、强化宣传教育”为举措,扎实推进西宁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工作,为营造稳定社会环境,建设平安西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健全工作机制,构建未保责任体系。先后出台了《西宁市防治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十项措施》《中小学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十项要求”》《关于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实施办法的若干措施》等针对性举措,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帮教管理、不良行为青少年、流动留守儿童权益保障等20余项工作制度。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工作特殊性,严格落实少年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制度和庭审教育制度,开展判后回访帮教,做好事后延伸工作。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落实,进一步规范行为、明确责任、加强监督,持续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加强监测预警,营造安全网络环境。建立健全教育系统网络舆情常态监测和进校园活动审批报备制度,实施7*24小时动态网络检测,健全“一日一排查一反馈、一周一汇总一报送”工作机制,妥善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青少年不良行为,实行分级预防和干预,取得良好效果。印发《西宁共青团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多部门联合开展涉及青少年领域的有害信息、未成年人网络环境、规范网络直播秩序3个方面的专项整治行动,清理整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违法违规信息,常态化开展与青少年违法犯罪相关网络舆情监测,进一步提高对风险隐患的预警、预判、预防能力。
坚持源头预防,筑牢风险防范屏障。每月定时召开教育系统安全稳定调度会等专题会议,定期开展涉校涉生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建立防范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工作台账,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采用教育与矫正相结合方式开展一对一帮扶。持续开展“护校安园”专项工作,及时对4.5万个视频摄像头、1667个防撞柱及一键式报警装置等进行检查巩固,力争实现校园及周边重点部位、易发案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打造心理健康、法治安全等中小学法治教育基地8大类57个、西宁市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案区1个、西宁市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救助中心1个,创建“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6个,全方位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依托“西宁市青少年关护接力站”“西宁市青少年维权联络站”,建立完善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五色档案”,累计建立五色档案3200个、心理疏导3000余人次、关爱帮扶活动218场次,受益青少年达4.5万人。
强化宣传教育,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青春自护 平安假期”“法治流动微课堂”“预防校园欺凌 护航青春成长”“法治夏令营”“青春与法同行”模拟法庭大赛等青少年法治系列活动322场次,覆盖青少年25万人。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等人员作用,举办校园“法治辅导报告”“法治讲座”“青少年法治讲堂”等活动2400余场,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遵纪守法意识。高质量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和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调研课题连续三年荣获“面对面”活动全国地市级二类报告并获得团中央通报表扬。通过设立“青少年警示教育基地”“青少年法律援助站”等,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多形式开展心理咨询、防欺凌、防性侵等法律帮扶活动,促使法治教育由“校内”向“校外”延伸,目前,全市各学校已与151个社区“未成年人成长驿站”结对。
下一步,西宁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将严格按照“优化工作体制、形成闭环管理、倒逼责任落实、提升能力水平”的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平安建设工作安排部署,拧紧责任链条,强化部门联动,增强工作合力,努力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扎实推进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打开手机扫一扫,分享到手机查看